R7 3700X和R9 3900X評測對比
終于來到8核心正面對決的時刻,AMD 7nm制程Zen 2構架Ryzen 3000處理器,全產品線7+1顆處理器,不僅帶來15% IPC提升,更讓單核性能提升21%之多,這次不僅多核性能領先,游戲性能更是伯仲之間,再算上PCIe Gen4的助攻,讓AMD不僅撿到槍還滿滿彈藥,這次的性能比拼,究竟結果如何,就讓筆者娓娓道來。
性能測試
由于這代Zen 2構架的更新,不僅提升15% IPC性能,更讓單核心有著21%性能的領先(相較于二代Ryzen),而第三代采用相同的「Precision Boost 2」機會超頻算法,依據使用的線程數量,對應溫度與電流等限制來提升CPU的最高時脈。
因此,若散熱器有著良好的壓制能力,即可讓Precision Boost 2發揮出接近手動超頻的性能。此次測試,將以Ryzen 7 3700X與Ryzen 9 3900X為主角,搭配上代Ryzen 7 2700X與競品i9-9900K進行測試。
操作系統為Windows 10 1809,支持著第三代Ryzen的Topology Awareness與UEFI CPPC2優化。簡單來說Topology Awareness,會讓系統調度時優先塞滿同一個CCX的核心,確保線程在同核心下有最低的延遲;UEFI CPPC2則是電源、性能控制,需要藉由BIOS支持,可讓處理器在調整時脈時反應縮短至1-2ms。
CPU-Z似乎已獲得正確的數據,代號Matisse、7nm制程的Ryzen 7 3700X與Ryzen 9 3900X處理器,分別是8C16T與12C24T的核心與線程。主板使用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C8F),BIOS版本為7502、AGESA 1.0.0.2。內存則是DDR4-3600 8GB*2。
CPUmark99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
這代Ryzen可以說是全力拼IPC與單核性能,因此3700X與3900X單核性能提升至776、788分,相較于2700X分別提升了23%、25%;但是,對上i9-9900K單核可達5GHz的高時脈,還是有點距離。
wPrime則用來衡量處理器多線程運算能力,透過計算平方根的方式來測量處理器性能,測試分為32M與1024M運算難度,就看誰的多核心運算能力較強,即可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計算。測試都以各處理器最大線程來進行測試。
從比較來看,3700X性能非常接近i9-9900K,換句話說預設下3800X肯定能贏;而24T的3900X就比16T的要快許多。而同樣8核心的3700X比起2700X,有著14-18%的性能提升。
CINEBENCH R15,由MAXON基于Cinema 4D所開發,可用來評價電腦處理器的3D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CPU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件。
多核心性能3700X近似于i9-9900K處在2200 cb的成績,而對上2700X則有著22%的多核性能提升。至于同價位比較的3900X與i9-9900K,則是3234 cb對2204 cb,這大家知道就好,這也是AMD一貫策略:「同你價格,多你核心,多核就是強。」。
單核心性能,3700X與3900X都有著205、206 cb的性能,比起2700X則有著19%的單核性能提升。但相較于i9-9900K的單核216 cb還是輸給了對手的高時脈。
CINEBENCH R20,新版本采用更復雜的測試場景,其所需的渲染運算性能是R15的8倍,對于內存的使用量也是以往的4倍,有鑒于此新版本的R20分數并無法與R15進行比較。
這次AMD也以R20的分數為比較基準,多核性能同樣3700X與i9-9900K相當,都有著4900 cb的性能,更比起同核上代2700X提升了26%多核性能。至于12核心的3900X,可有著7278 cb的性能,相較于同價位的i9-9900K有著46%的性能領先。
單核性能方面,反而3700X與3900X有著503、508 cb,更贏過i9-9900K的480 cb單核成績;若單核性能對比上代2700X,這代Ryzen單核性能足足提升25%之多。
Corona Benchmark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CPU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象,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這測試來看3700X花費106秒略慢于i9-9900K的92秒運算時間,但大哥3900X只需要71秒就完成。
V-Ray Benchmark同樣是測試電腦的CPU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象的運算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就結果來看,同樣是i9-9900K的62秒小贏3700X的66秒,但是大哥3900X則只需要45秒。
電腦性能與游戲性能測試
測試電腦整體性能PCMark 10可說是代表性的工具,分別針對Essentials基本電腦工作,如App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Productivity生產力測試,則以電子表格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于Digital Content Creation圖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視頻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測試情境相當貼近一般電腦使用的狀況,而這測試在一、二代Ryzen時,都因為時脈、單核性能、I/O性能等因素,成績不如競品,但這次三代的改進,讓3700X與3900X有著更好的成績。
PCMark 10總成績3700X 6,504分、3900X 6,637分,比起i9-9900K的6,336要高出許多,而跟上一代2700X的5,585分相比,電腦性能提升了16%之多。細項,Essentials大幅領先,而且在Productivity也有近20%的性能提升,整體表現格外亮眼。
3DMark則是目前相當主流的游戲繪圖性能測試工具,顯卡選用Radeon RX 5700 XT,測試不同CPU對于游戲繪圖性能的差異。
Fire Strike屬于于主流AAA等級、DirectX 11的測試情境,在1080p測試中,可見3900X、3700X與i9-9900K有著相同的總分22,000分,而針對物理運算測試,則是3900X獲得30,134分最高,接著是i9-990K的25,780分,而3700X也有著24,883分。
Time Spy同樣是鎖定主流AAA等級、1400p的測試,但API改用DirectX 12進行測試,可見這4款處理器在相同GPU下,有著相似的總分,但3900X最高9,181分、3700X / 8,969分、2700X / 8,727分與i9-9900K / 8,701分。至于Time Spy CPU表現則是3900X > i9-9900K > 3700X > 2700X。
這表示對于DX11的游戲,第三代Ryzen有著更好的性能,可以跟Intel相互較勁。而在DirectX 12則處于平手狀態。因此可預期,游戲測試會是雙方有輸有贏的局面,不像一、二代只能追著跑。
關于PCIe 4.0測試,除了SSD之外,這次使用的Radeon RX 5700 XT也支持,雖然目前軟件都顯示RX 5700 XT使用PCIe 3.0 x16的總線,但實際透過3DMark PCI Express feature test則可測出差異。
3900X與3700X可達到最高24、25 GB/s的頻寬,而2700X與i9-9900K則只有13 GB/s的頻寬。但游戲測試可能性能雷同,但這還有什么好處?
有,可以雙卡PCIe 3.0 x16在X570上實現,實際在3900X、X570主板上裝上RX 5700 XT與RX 5700雙卡,透過3DMark測試,則顯示頻寬為13 GB/s。
也就是說,CPU給的PCIe 4.0 x16分給兩個插槽各為PCIe 4.0 x8,而這實際頻寬也相當于PCIe 3.0 x16,所以才會得到頻寬13 GB/s的結果。
游戲性能測試
這次游戲差距真的要小于1%了,游戲選擇好測試的《絕地求生PUBG》、《刺客教條:奧德賽》、《全境封鎖2》(DX12)與《末日Z戰》(Vulkan),測試皆以1080p、特效全開進行。
測試的4款游戲,其中三款《末日Z戰》、《絕地求生PUBG》與《刺客教條:奧德賽》算是持平,而《全境封鎖2》反而3700X以平均99 fps擊敗i9-9900K的89 fps。
相較于一、二代Ryzen,平均游戲性能會輸給Intel約在10-15%之間,但第三代Ryzen一個翻身,讓游戲性能差距小于1%。但考察到測試僅4款,以AMD提供的數據,在20款游戲下差距約在5%以內。
這代真的游戲性能可說是「平起平坐」,Ryzen勢必再奪回最佳游戲處理器的榮譽。
溫度功耗測試
測試全使用Corsair H100i Pro 240mm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但由于處理器都設定為預設Auto,因此在壓力測試時,Ryzen會自動調節時脈,使得溫度與功耗相對低了些。
以下測試為主板預設Auto的測試,僅調整內存時脈為DDR4-3600。首先,待機時這四顆溫度都在39°C左右、整機功耗79W。
AIDA 64壓力測試下,3900X、3700X與i9-9900K溫度都差不多84°C左右,但相對整機功耗i9-9900K較高254W。測試時處理器時脈三者約在3900X / 4.2GHz、3700X / 4.1GHz、i9-9900K / 4.7GHz。
Prime95 v28版本還未加入AVX測試,因此3900X溫度79°C、3700X溫度76°C、i9-9900K溫度最高91°C,但相對的三者時脈跟AIDA64測試差不多,3900X / 4.1GHz、3700X / 4.1GHz、i9-9900K / 4.7GHz。也因此i9-9900K功耗較高356W。
Prime95 v29版本導入AVX測試,但溫度表現差異不大,但3900X與3700X時脈都降到3.9GHz,因此溫度表現也在77.5°C、70.5°C,但相對的i9-9900K還是固定在4.7GHz,因此功耗也是最高345W。
從圖表來看,表面上是AMD溫度比較低、比較省電,但實質上應該這么說:「AMD的Boost機制比較聰明,相對Intel比較呆。」,AMD用的Precision Boost 2是依據線程使用量、電壓、溫度等各方考察下,自動的調整時脈與電壓。
但Intel的方式是,你幾個核心用時脈就固定在幾GHz在跑,因此全核就是跑4.7GHz,使得在「預設」前提下功耗、溫度輸給AMD。
總結
第三代Ryzen處理器以7nm制程Zen 2構架,大幅提升單核心性能與時脈,即便是同樣核心數也可與Intel同核較勁;而受惠于Chiplet設計,不僅內存時脈、延遲大有長進,更讓AMD可在同價位下依舊給予更多的核心、更強的性能。
以同樣的8核心對拼i9-9900K,上述測試可見有輸有贏的局面,單核性能的提升大家有目共睹,多核性能非常接近,這顆做為8核心游戲處理器,肯定有著較好的性價比。當然若要8核贏,AMD還有Ryzen 7 3800X可檔,這次AMD不僅撿到槍,還彈藥充足。
文章排行
- c盤空間越來越小,教您c盤空間越來越小怎么辦
- 電腦顯示無法停止通用卷怎么辦?
- 電腦怎么殺毒
- 筆記本usb關機充電
- 電腦自動關機解決方法
- 詳解裝顯卡驅動藍屏怎么解決
- Win7系統索引怎么刪除?Win7電腦取消文件夾索引的方法
- 怎么讓本電腦無法進入指定網站 教你使用hosts文件屏蔽特定網站
- 電腦開不了機怎么辦呢?
- 進入PE系統后找不到硬盤該怎么辦?
最新文章
- 小編教你怎樣恢復電腦系統還原
- 教你wifi如何設置不讓別人蹭網
- 教你win11安裝出錯怎么解決
- 詳解重裝系統軟件排行榜前五都有哪些
- 演示如何查詢筆記本電腦配置
- 電腦點了打印但打印機沒反應怎么解決
- 詳解電腦屏幕垃圾廣告如何去除
- 云騎士重裝系統黑屏怎么解決的解決步驟
- 演示華碩筆記本電腦如何拆開清理風扇
- 電腦黑屏假死只有鼠標能動的解決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