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vxvx9"><mark id="vxvx9"><progress id="vxvx9"></progress></mark></p>

          <p id="vxvx9"><cite id="vxvx9"><progress id="vxvx9"></progress></cite></p>
          <pre id="vxvx9"><cite id="vxvx9"></cite></pre>
            <output id="vxvx9"><cite id="vxvx9"></cite></output>

                <p id="vxvx9"></p>

                      您好,歡迎進入妙手電腦維修網首頁

                      收藏此頁|網站地圖

                      妙手電腦維修_筆記本電腦打印機出租賃-妙手電腦專業電腦上門維修您身邊的電腦服務專家

                      妙手電腦服務熱線:000
                      妙手動態
                      當前位置:首頁 > 維修知識 > R5 3600XT、R7 3800XT、R9 3900XT評測對比

                      R5 3600XT、R7 3800XT、R9 3900XT評測對比

                      文章出處:妙手電腦責任編輯:admin人氣:0發表時間:2022-12-28 11:53:46

                      在競爭對手Intel推出了同屬14nm制程的10代Core Comet Lake之后,AMD雖然目前還沒有將嶄新的Zen 3構架在這個時候拿上臺面,但還是推出了體質更好的小改款XT系列版本供玩家們有另外更高效能的選擇。

                      這回AMD總共端出了Ryzen 5 3600XT、Ryzen 7 3800XT、Ryzen 9 3900XT這三顆處理器,與先前的3600X、3800X、3900X在Boost加速時脈方面分別有著100 ~ 200 MHz的增長,為整體的性能獲得提升,此外在體質方面以本次筆者實際測試與比較的情況來看,XT系列整體而言也都有著較好的體質與較高的可超頻幅度。

                      本次測試我們會將AMD 3600X、3600XT、3800X、3800XT、3900X、3900XT與Intel I5-10600K、I9-10900K進行對比,讓各位玩家們一次把今年度所推出的新款CPU的性能對比一次看得過癮。

                      性能測試

                      在這回我們選擇AMD推出不久的主流等級晶片組的B550主板,技嘉B550 AORUS MASTER進行測試,所搭配的內存為AORUS RGB Memory DDR4-4400 8Gx2,水冷散熱器為280mm的Fractal Design Celsius+ S28 Prisma AIO,顯卡則是GALAX RTX 2080Ti,系統碟方面選用PCI-E Gen4信道規格的Seagate FireCuda 520 2T M.2 SSD。

                      同樣也是受制于AMD Zen2構架的相關限制與情況,本次測試我們手動將所有測試項目的內存時脈與延遲均設定于DDR4-3600 CL 18-19-19-39的參數進行,另外由于筆者考察到現今比1080p更高分辨率的顯示器(如2K、4K)也逐漸更加流行且售價方面也越來越親民,測試過程的分辨率皆采用2560×1440進行。

                      測試平臺

                      CPU:AMD R5 3600X、R5 3600XT、R7 3800X、R7 3800XT、R9 3900X、R9 3900XT,Intel I5-10600K、I9-10900K

                      CPU散熱器:Fractal Design Celsius+ S28 Prisma AIO

                      主板:GIGABYTE B550 AORUS MASTER(AMD)、GIGABYTE Z490 AORUS ELITE(Intel)

                      內存:GIGABYTE AORUS RGB Memory DDR4-4400 8Gx2

                      顯卡:GALAX GeForce RTX 2080Ti OC

                      系統碟:Seagate FireCuda 520 2T

                      電源供應器:Antec HCG Extreme 850W

                      操作系統:Windows 10 Pro 1909 64bit

                      顯示器:DELL U3011(分辨率手動調整至2560×1440)

                      截至筆者發稿前,CPU-Z最新的1.92.2版本即能夠完整辨識出所有信息,代號方面同樣為Matisse、采用7nm制程,主板使用GIGABYTE B550 AORUS MASTER,BIOS版本為F4b。

                      首先先來看以單執行續為測試基準的兩款古老軟件:CPUMARK99與Super Pi,由于這兩款軟件僅能使用單執行續進行跑分,因此單個核心的IPC、時脈越高即可獲得更好的表現。

                      從測試結果可以得知,XT受惠于更高的Boost時脈,在整體的表現上均與自家前代有所增長,幅度大約落在2 ~ 4.5%的區間,不過相較于Intel在10代上的表現還是有些落后,當然這兩款軟件其實也算是相當古老,因此也不能夠作為絕對的單執行續測試的固定標準。

                      CINEBENCH R15與R20是基于以CPU進行圖象渲染,衡量CPU性能的測試項目,XT系列以單核而言大約與自家一般系列有著2~4 %的提升,并且在R20的版本上,3900XT的預設單核心性能更能夠勝過I9-10900K。

                      V-Ray與Corona Benchmark同樣也是基于CPU圖象渲染的測試項目,主要以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象為主,畢竟在這個項目都能夠完整使用多核心,兩者的性能算是相差比較不大。

                      整體性能測試

                      內存性能方面我們采用AIDA64 Cache and memory benchmark進行,參數部分同樣都是DDR4-3600 CL 18-19-19-39,同樣在Ryzen 7與Ryzen 5項目中因為CCD數量的情況,在寫入的部分就比起讀取項目項目來說減少大約一半,這個部分在X與XT系列自然也是沒有明顯的差距。

                      游戲性能的Benchmark方面以3DMark進行,單以總分來說,主要取決的還是在顯卡部分,這部分由于使用的都是同一張RTX 2080Ti,因此總分的得分上算是接近,至于以CPU為測試主軸的細項來看,XT的部分也大多高于X系列,畢竟部分的項目中的確還是有幾項是無法完整利用到多核心的,因此整體自然也會有著一些的差距。

                      游戲性能測試

                      游戲部分,我們標明幾款大作游戲當作測試標準,包含《FFXIV Shadowbringers Benchmark》、《奇點灰燼GPU Forced》、《全境封鎖2 DX12》、《刺客教條:奧德賽》與《FarCry 5》,測試皆以1440p、特效全開進行。

                      整體而言,在游戲的部分X與XT系列實際上來說并沒有過大的差距,兩者都能夠完美的應付這些大作,這里就提供給各位玩家們參考平均的FPS表現成績。

                      功耗測試

                      測試的部分皆使用280mm的Fractal Design Celsius+ S28 Prisma AI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處理器都設定為預設Auto的狀態,因此所有的時脈、電壓調控都交由系統自動運行。

                      以下測試為主板預設Auto的測試,僅在BIOS調整內存時脈為DDR4-3600,分別采用AIDA 64 CPU與FPU Stress Test進行,并且由電源供應器的AC端抓取數值作為比較基準,Intel的項目中由于如果調用到AVX512與未調用的功耗有著相當程度的差距,因此在FPU項目中也會同時呈現調用與否的數值。

                      畢竟由于XT系列有著較高一些的加速時脈,因此整體的功耗上算是大多相對高了一些,不過也僅是最高大約20W左右的差距,提供給各位玩家們參考。

                      超頻測試

                      如果玩家們單純觀看上述的測試,或許會有一個想法就是似乎在X與XT系列并沒有非常明確的性能差距,不過接下來的超頻測試上或許可以讓玩家們有著不一樣的想法。

                      超頻測試方面同樣僅簡單的使用Ryzen Master進行,最新版本(Ver 2.3)的界面上有著更容易上手與調整的設計,簡單模式下用戶僅需要切到手動模式并調整時脈(全核心)與核心電壓即可順利超頻。

                      本次測試的部分也僅逐步微調全核心時脈與核心電壓這兩個項目,穩定性測試的部分采用AIDA64 Stress FPU來進行,并且也一并附上Cinebench R20多執行續項目的超頻前后分數供各位玩家參考。

                      整體而言,以筆者手上這次所測試的這幾顆CPU來說,XT系列皆有著更好的超頻幅度與體質,尤其以R5 3600XT的組別來說更是4.3GHz與4.6GHz這樣子高達7%的差距。

                      雖然說超頻這部分除了CPU本身的體質以外,依照用戶選擇的主板、散熱設備來說都會可能是影響的因素,以R7 3800XT與R9 3900XT的組別來看,以這個參數的狀況在進行壓力測試時都已經達到104.5°C,如果在散熱方面能夠再行突破的玩家或許還能夠取得更高的時脈與性能表現,但藉由本次我們使用一般玩家們會280mm的一體式水冷進行測試的結果來說,XT系列的確都有著更高的可超頻幅度。

                      總結

                      在這回AMD全新推出的XT系列的CPU來說,基本上玩家們可以當作一個“原廠特挑”的產品選擇,畢竟就算是一個Boost時脈提升的加強版,在整個預設性能的比較上,確實是沒有太多明顯的差距。

                      當然如果玩家們會使用高階的水冷,甚至想要利用更極限的手段來進行超頻的用戶來說,這回推出的XT系列倒是一個好選擇,畢竟根據我們的測試普遍都有著更好的體質,當然這部分還是有被受制于280mm AIO的散熱能力,部分項目的燒機溫度其實已經達到100度以上。

                      畢竟Ryzen XT系列也并非要取代以往的產品線,如果對于想要在超頻上玩更大的用戶們,確實可以考慮選擇AMD這回推出的XT系列,來獲得相對更好的體質選擇。

                            <p id="vxvx9"><mark id="vxvx9"><progress id="vxvx9"></progress></mark></p>

                              <p id="vxvx9"><cite id="vxvx9"><progress id="vxvx9"></progress></cite></p>
                              <pre id="vxvx9"><cite id="vxvx9"></cite></pre>
                                <output id="vxvx9"><cite id="vxvx9"></cite></output>

                                    <p id="vxvx9"></p>

                                          ibw518z